產業背景與威脅態勢
根據 ENISA 的《2024 年歐盟網路安全狀況報告》,歐盟在 2023 年和 2024 年間的網路事件持續增加,贖金軟體和 DDoS(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佔報告事件的一半以上。
這些攻擊的目標通常是 NIS2 指令認定為必要的基礎設施,例如電信業者,其中斷可能會破壞國內與跨境服務的穩定性。
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報告指出,網路安全的複雜性因風險交錯而不斷上升,其中包括:
- 分散的全球法規要求
- 增加供應鏈的相互依賴性
- AI 驅動的網路犯罪,包括網路釣魚和深度偽造
對即時資料交換、安全合作夥伴整合及不中斷服務的依賴,創造了一個持續的威脅環境。電信公司需要的不只是一般的檔案處理工具,還要提供不中斷的服務以及與外部合作夥伴的安全協作。
這家電信公司意識到需要精確地管理跨區段環境的檔案傳輸。對他們來說,合規責任、作業差異和檔案型惡意軟體的威脅使得傳統的一刀切的管理模式無法滿足需求。
以安全地檔案傳輸技術降低安全與法規遵循風險
組織的核心運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內部系統、員工設備和外部業務合作夥伴之間及時、符合政策規定的檔案移動。這些檔案傳輸會跨越不同安全層級的環境,從第三方使用者入口網站到受保護的管理工作站。
一個關鍵的作業需求是在不影響威脅預防、可稽核性或法規遵循的情況下,促進分段式低安全性與高安全性環境之間的雙向檔案流。
三大關鍵需求:
確保檔案轉移符合內部管理政策
檔案需要滿足預先設定的安全性和路由條件,才能在低安全性和高安全性環境之間傳輸
跨區段網路管理資料流
傳輸必須支援低對高 (外部對內部) 和高對低 (內部對外部) 兩種方向
支援不同種類的使用個案
不同的功能需要具有特定政策控制和路由條件的獨特檔案傳輸工作流程
因此,該組織尋求一個新的解決方案,以應用過濾規則、確保在每個區域邊界進行一致的掃描,並簡化對元資料驅動決策的控制。
NIS2 等合規要求、內部資料管理政策,以及電信特定的作業架構,都需要完整的稽核追蹤、細緻的存取控制,以及對未經驗證內容的零容忍。
透過在檔案傳輸程序中嵌入安全控制,該組織的目標是防止惡意軟體和零時差威脅的進入、減少手動干預,以及避免意外的資料洩露。
政策驅動的跨網路檔案傳輸控制
為了滿足這些作業與安全需求,該組織選擇了OPSWAT的MetaDefender Managed File Transfer 與MetaDefender Core 作為可控制、安全第一的檔案傳輸管理的選擇。
該部署引進了以關鍵治理功能為中心的政策驅動設定:使用 MFT 的檔案傳輸政策框架。此框架可確保檔案只有在符合預先定義的安全性和基於元資料的標準時,才會在低安全性和高安全性環境之間進行同步。
必須注意的是,傳輸政策框架與傳輸條件不同。框架代表一組判定檔案是否符合傳輸資格的政策,而傳輸條件則管理確認符合資格後,檔案的路由方式為何。每個目的地的MFT 範例都可以套用自己的條件,允許在統一的管理架構下自訂檔案路由。
5 個主要元件
1.政策式檔案傳輸架構
管理員可使用直覺的規則建立工具,支援「AND」/「OR」邏輯和群組條件集(政策),簡化複雜規則的建立,無需編寫腳本。
2.基於邏輯的過濾政策
可自訂規則根據檔案名稱、檔案大小、類型、群組成員、Active Directory、Entra ID 群組屬性以及基於內容的動態路由決定檔案移動。這可確保檔案只傳送到適當的目的地系統。
3.基於元資料的檔案傳輸條件
路由決策是使用內容分析結果做出的。例如,透過使用 AI 將非結構化文字識別和分類為預先定義的類別,來分析檔案之後,標示屬性為「Priority=High」的檔案只有在適用的傳輸政策明確允許的情況下,才會傳輸至高安全性的目的地。
4.與MetaDefender Core整合掃描
檔案只有在通過嚴格的多階段安全檢查(包括 CDR、DLP 執行和基於元資料的驗證)後才會傳輸。這可降低惡意軟體傳播、意外揭露和違反政策的風險。
5.集中審計和可見性
檔案只有在通過嚴格的多階段安全檢查(包括 CDR、DLP 執行和基於元資料的驗證)後才會傳輸。這可降低惡意軟體傳播、意外揭露和違反政策的風險。
此政策框架將傳統的檔案傳輸轉換為有條件、安全強化的流程,可動態回應每個檔案的上下文。
尖端安全防禦新興威脅
面對作業複雜性和威脅形勢不斷演變的雙重壓力,該組織決定從被動式控制轉變為零信任、安全第一的檔案傳輸方式。
MetaDefender Managed File Transfer 的部署,加上MetaDefender Core,使組織能夠滿足不斷演進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要求,而不會對關鍵業務的工作流程造成阻礙。
電信供應商現在不再依賴手動路由、電子郵件交換或一般用途的檔案分享平台,而是在一個以預防、精確和可稽核性為優先的架構內執行檔案傳輸。
5 項主要成果
1.加強安全勢態
檔案只有在通過嚴格的多階段安全檢查(包括 CDR、DLP 執行和基於元資料的驗證)後才會傳輸。這可降低惡意軟體傳播、意外揭露和違反政策的風險。
2.簡化作業
傳輸工作流程使用內嵌標籤和群組成員身份進行動態路由,無需批次傳輸、目錄輪詢或手動處理。細緻的規則可實現即時決策,而不會增加 IT 團隊的開銷。
3.簡化合規性
檔案傳輸受與部門架構(包括 NIS2 和內部安全標準)一致的政策規範。完整的稽核追蹤、加密和以角色為基礎的核准,可確保每次傳輸都符合作業和法律要求。
4.提高行政效率
傳輸政策框架的導入大幅降低了系統管理員的工作量。基於邏輯的規則和標記,消除了在多個MFT 實例中維護腳本工作流程,或管理多餘目的地規則的麻煩。
5.量身定制的可擴展性
現在,每個MFT 目的地都有自己的一套傳輸條件,讓組織能夠隨著新業務單位或合作夥伴的工作流程,而調整基礎架構。這種彈性可讓組織在不進行重組的情況下實現成長。
將檔案安全性轉移至電信作業
隨著威脅行為者的調整和監管審查的加強,電信供應商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需要在不影響性能或信任的情況下使檔案處理流程現代化。該組織部署MetaDefender Managed File Transfer 代表了邁向安全第一的檔案治理的戰略行動。
現在,系統不再只是簡單地在網路間移動資料,而是根據定義的治理規則來評估、控制和記錄每項交易。這樣的方法可確保每次檔案移動,不論其來源、方向或目的地為何,均符合威脅預防措施、資料保護授權及作業完整性。
關鍵系統必須防範零時差威脅和惡意軟體。整合式、政策驅動的檔案傳輸解決方案,對於確保只允許經過驗證的內容跨越安全邊界來說非常重要。
要瞭解如何 MetaDefender Managed File Transfer如何在複雜、低安全性和高安全性的環境中加強檔案安全性。